2022年12月,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发表了《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该共识作为我国首部关于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的共识,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对于进一步完善糖尿病三级防治体系有重要意义。01早发2型糖尿病的定义早发2型糖尿病是指诊断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T2DM),其中诊断年龄<18岁定义为儿童和青少年早发T2DM,诊断年龄18-40岁定义为成人早发T2DM。02早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和诊断率不断升高,早发T2DM发病率持续增长,且与晚发T2DM相比,早发T2DM的疾病表现更严重,β细胞功能下降更快,慢性并发症发生更早,早期死亡风险更高,亟待临床给予足够重视。03早发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基于成本考虑,不建议大规模人群筛查,建议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筛查(表1)。根据2018年ADA早发T2DM共识,无症状个体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或HbA1c≥6.5%,符合至少2项即可诊断。如出现空腹系统受损(5.6-6.9mmol/L)或HbA1c水平在5.7%-<6.5%,建议行OGTT评估负荷后2h血糖,明确是否存在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表2)。由于早发T2DM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与其他类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早发T2DM的诊断重点在于区分T1DM和T2DM以及识别更罕见的单基...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5
浏览次数:43
《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卫生行业标准于今年4月19日发布,即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关于儿童的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一直以来没有统一标准,今年终于有标准可以参考了。该版血梢血样本类型,区分性别。标准中一些参考区间的上、下限与原使用的参考区间有较大差别。如WBC计数参考区间(见下节选的表1)上限高于原使用的参考区间上限(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的下限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上限较原使用的参考区间(表2)有较大差异。表2.儿科学第九版教材中,血常规的参考区间目前,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常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血常规一起被称为儿童感染诊断的“新三大常规”。新版儿童血细胞参考区间实施后,“新三大常规”的应用是否有变化?本文研究了新参考区间在上呼吸道感染初诊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合CRP和SAA一起在感染诊断中进行数据分析。在2019年8月27日-10月10日间收集了某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379例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年龄在31天-14岁之间,男性221例,女性158例。门诊同时检测血常规、CRP和SAA,在联合应用感染诊断时,分析检测结果升高的水平。一、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者CRP和SAA的升高水平/数据见下表1: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诊患者SAA检测不同水平与CRP升高样本例数(按SAA的数值分为...
发布时间:
2021
-
09
-
03
浏览次数:913
什么是肌酐?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化合物,由肌肉组织中的磷酸肌酸和肌酸通过非酶促、不可逆的脱磷酸反应生成的代谢终产物。肌酐仅由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血中的肌酐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部分,内源性肌酐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的摄入时,血肌酐浓度为稳定值,因此,血清肌酐浓度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肌酐: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推荐主要基于血清肌酐(Scr)计算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肾功能评估和肾损伤筛查的指标。2.尿液肌酐:尿肌酐与血清肌酐同时测定,用于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价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可作为慢性肾病诊断标志物。《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肌酐检测方法学目前检测肌酐的方法学主要有苦味酸法、酶法、放射性核素稀释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等。1. 苦味酸法(Jaffe法)是检测肌酐最经典的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橙红色结合物,在505-52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来反映肌酐的水平。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地低廉,操作简便,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抗干扰能力差,易受血中很多“假肌酐”的干扰,如丙酮酸、胆红素、乙酰乙酸盐、葡...
发布时间:
2021
-
08
-
24
浏览次数:1280
据国家卫建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2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95.4万个,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占比高达95%,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门诊部(所)。目前政府推出了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制度,目的是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基层医疗发展滞后的现状。国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供涵盖感染、风湿和心脏疾病等多种基层医院常见疾病的辅助诊断解决方案。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感染等,尤以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儿童和老年人群多见。我们传统鉴别感染类型以检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为主,但白细胞受影响因素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足,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均属于急性时相反映蛋白,细菌感染时两者均明显升高,且SAA升高幅度更大,病毒感染时SAA明显升高而CRP基本不升高,根据两个指标的水平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鉴别感染类型、提示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国赛Astep特定蛋白分析仪和GT10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均为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的检验仪器,仪器小巧,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为基层医院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二、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多数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且该类...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3
浏览次数:107
设备配备“应当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置病床……血气分析仪、生物安全柜、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等检验类设备,CT等放射类设备,以及消毒、通风排风、空调、办公类设备。”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目标要求,坚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将发热门诊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常抓不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目标要求,坚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将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常抓不懈,现就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等相关医疗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一)位置要求。发热门诊建设应当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在满足日常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及医疗机构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具有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发热门诊原则上应当为独立建筑或设置在院内独立区域,路线便捷,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6
浏览次数:1153
2019.5.17-18日,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在北京五环大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围绕感染性疾病的检验、临床与基础科研相结合的主题,邀请了各领域的学术专家以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从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共同探讨,为检验人员、临床医生与科研学者三方搭建了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研讨方向主要分为三大主题板块:肝病诊疗与临床沟通、感染性疾病诊疗与临床沟通、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与临床沟通。 学术内容丰富全面,精彩纷呈。(首届全国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高峰论坛)论坛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刘金虹教授分享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作为检验与用药科学科研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刘教授在检验筛查与用药科学、临床检验与用药管理、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其从自身专业领域:药学、临床用药专业出发,阐述了目前在临床上关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药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指出了现阶段临床医学的迫切需要——病毒学方面的检测需要一个更为优异的检验学指标。(刘金虹教授解读SAA专家共识)为此,刘教授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作为旧指标新发掘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势:SAA受影响因素少,半衰期短,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根据其升高的程度与其...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0
浏览次数:318